雅昌首页
求购单(0) 消息
殷宪首页资讯资讯详细

【观点】方山记吟

2014-05-23 11:36:39 来源:艺术家提供作者:殷宪
A-A+

  1970年春,我分到大同北山区一所农村中学任教。出门东南一眺,山顶一个偌大的土堆格外抢眼,学生们告是祁王坟,也叫祁皇墓。为了赚够一冬的伙食费,我们承揽了铁路筛道床的营生,我领着学生到了离公社十多里的祁皇墓火车站。大墓就真真确确地圪立于东边的山顶上。山叫西寺儿梁山,学名方山,西边坡太陡,上不去。山下有一条河,下游是流过大同城的御河,上游称饮马河。方山在河东,祁皇墓村和火车站都在河西。祁皇墓村西南里许有靳塔梁村,村子不大,大半人姓厍,我学生中就有一位厍姓同学。

  后来得知,方山上的封土是北魏冯太后的陵寝,名永固陵。但永固陵为何叫祁皇墓?十多年后我带着这个问题调入大同市委。上了山,走近冯太后永固陵和后边的孝文帝虚宫万年堂。写了一篇《方山寻胜》,1984年在《云冈》刊出,2000年曾扫描过,但不知何故成了佚文,未收入后来的《云朔骋怀六辑》。文章长,不宜在此录出,幸好1985年写的两首小诗收入90年代出书的《持志斋吟草》。今移录于此。

  五古《吊北魏方山宫遗址》:

  方山营石室,室以永固名。采石八风谷,立檐九丈楹。上有云雉舞,栩栩向太清。四隅列台榭,两堂耸屏风。台榭相参差,参差各具情。文壁泛异彩,飞甍焕琼瑛。扉户金凤翥,栏槛玉龙腾。石屏平如镜,刻镂技何精。形容为忠孝,题名颂重臣。观之明得失,思之倍竭诚。殿雄覆虬柏,日暗惊迷禽。西寺传晨磬,东苑闻鹿鸣。重门凝紫气,御路通天庭。碑兽充双阙,兵俑护帝京。俯视灵泉水,灿然一鉴明。渺渺烟波里,殿宇走艛舲。冯氏筑石室,意欲万世兴。时不逾百载,宫摧柱亦倾。我今寻旧迹,风悲不忍听。狐兔声声里,怅然望孤陵。遥想文明后,伟哉女中英。一生功与过,后来几人评?赖有郦元笔,胜迹永不冥。赫赫文石室,神工万古惊!

  七律《谒永固陵》:

  每观青史仰威名,今上方山谒此陵。投火初明匡世志,临朝果使满廷惊。

  长哀君不百年寿,尤憾国分两地京。莫道登高空叹悼,男儿几个似冯卿!

  虽有一文、二诗,咏方山永固陵,怀文明太后冯氏,但永固陵何以又称祁皇墓、祁王坟,我百思不其解。一次大同文士邹玉义先生问及此事,我塘塞曰:祁另解为“大”,或因永固陵高大无匹,故称。直到2001年,北京大学田余庆先生为其大著《拓跋史探》收集资料询及此事,复有《文献所见代北东部拓跋史迹的探讨》发表,才确知祁皇另有其人,即《魏书·序记》所载桓帝猗(拖右半)皇后祁氏。祁氏是拓跋代历史上早冯氏百年的一位女強人,被邻国称为“女国主”。我将祁皇墓、靳圪梁之事告知田先生。先生在2010年修订《拓跋史探》(三联书店)时补记云:

  “当年,我曾登临方山,本意是考察冯太后陵及孝文帝虚陵,未及就近寻访祁皇墓村。事后我把祁皇墓村名的有关想法,写进了《文献所见代北东部拓跋史迹的探讨》一文。大同大学殷宪教授读此文后,以亲历调查所获资料见示,其中包括祁皇墓村及其近处村落状况,使我大长见识。

  “据调查,祁皇墓村确址在大同市西北二十五公里方山西麓之如浑水西岸。该村以西几百公尺处有靳圪塔梁村。两村均无封土遗迹。靳圪塔梁二百余居民中,有一百五十名厍姓村民。两村之间,有一处道光十四年和咸丰元年所留厍姓坟地。靳圪塔梁村以西五公里左右戸部村,尚有厍姓居民数十人。经询知,厍姓人读本姓为舍音,不读库音。村民还说,祖上相传,该村厍姓与祁皇墓村张姓,本来同为祁皇墓的守墓人,这是这一带最早的姓氏。我认为,这是与祁皇墓有关的重要信息。十六国时的乌桓人以张为姓者并不罕见,而厍姓我疑源于乌桓库傉官氏……钱大昕《十驾斋养新录》卷四,‘库’字条曰:‘《后汉书·窦融传》有金城太守库钧,《注》引《前汉书》云:’库姓,即仓库吏后也。今羌中有姓库,音舍,云承钧之后也。‘据此是库有舍音。”

  田余庆先生《拓跋史探》证祁后族属为乌桓,故其所葬地千六七百年后尚存乌桓种族诸姓。田先生的发现更说明,山上的永固陵,墓主是冯皇后,山下的祁皇墓,墓主是祁皇后,二者相距一百多年。后来山下的大陵淹盖了山下的小墓,遂被后人将二者混淆了。

  一九九一年秋,忘记是几上方山了。绝顶既临,顿觉山天相接,物古意幽。尘埃野马,忽忽如澄。忽想当年勅勒老公“天似穹庐,笼盖四野”岂非取自此山情景!因成五绝二首云:

  方山方十里,十里一平畴。双冢倚天立,青波匝地流。

  居高天地合,处远古今侔。岚蔚山阿动,载舟还覆舟?

  方山今又上,天气正新秋。荒冢连高岫,平心极远畴。

  古今才俯仰,天地小穹庐。四顾云何见,此时当引喉!

  2000年春,有温州成衣商余立来访,欲为学校教职工制衣。买卖不成,却认作诗友。五月二日,二人同上方山,由山之东麓艰难攀登,直至永固陵东北之万年堂前。我指脚下废墟云:“此下原本都是殿堂。”话音才落,便有一枚瓦当棱沿踫到脚下。一抠便露出半截,稍做手脚,就有数枚“富贵万岁”瓦当收入囊中。因赋诗曰:

  几度方山觅瓦当,残文断饰也心狂。三生有幸窥全豹,四字无遗识未央。

  千古英皇何所在,八荒瑰宝为谁藏?手摩目辨犹疑惑,惟恐此身居梦乡。

  鲜卑拓跋部是一个善歌的部族,《魏书·乐志》记曰,代魏“掖庭中歌《真人代歌》,上叙祖宗开基所由,下及君臣废兴之迹,凡一百五十章,昏晨歌之,时与丝竹合奏”。文明太后作为北魏王朝二十多年的主政者,亦颇习此风。《魏书·文成文明皇后冯氏传》,记其在方山下的灵泉宫贺四十四岁生辰,“曾与高祖幸灵泉池,燕群臣及藩国使人、诸方渠帅,各令为其方舞。高祖帅群臣上寿,太后忻然作歌,帝亦和歌,遂命群臣各言其志,于是和歌者九十人”。2006年,《北魏冯太后》开拍,余被聘为历史顾问。翻检古籍,获《太平御览》北魏文明太后冯氏遗诗二句云:

  “青台雀,青台雀,缘山采花额颈著。”

  我将每首都补成四句,足其四首云:

  青台雀,青台雀,缘山采花额颈著。为避林间密网罗,飞飞栖向九重阁。

  青台雀,青台雀,灵泉水涌长城窟。七回八匝河干鸣,半船长杨半船月。

  青台雀,青台雀,方山东望纥干雪。汉家惯唱悲平城,冻杀不向他处歇。

  青台雀,青台雀,山川如烟菊如瀑。又是代京秋方好,湘竹不演明妃曲。

  唐昭宗李晔为朱温所逼,出华州,面对百姓中的万岁呼声,潸然泣下,谓侍臣曰:“鄙语云:’纥干山头冻杀雀,何不飞去生处乐。‘朕今漂泊,不知竟落何所!”这里的纥干山即方山东面并与之平行的大山。今名采凉山或采掠山,古称纥干山或纥真山。大同外八景有“采凉积雪”云云。我觉得纥干山或纥真山是鲜卑语,采凉山或采掠山是汉语名。采凉山许是豺狼山近音,它是纥干山的意译吗?此“鄙语”,则应为魏文迁都造势移情之作。

2014.1.6

该艺术家网站隶属于北京雅昌艺术网有限公司,主要作为艺术信息、艺术展示、艺术文化推广的专业艺术网站。以世界文艺为核心,促进我国文艺的发展与交流。旨在传播艺术,创造艺术,运用艺术,推动中国文化艺术的全面发展。

联系电话:400-601-8111-1-1地址:北京市顺义区金马工业园区达盛路3号新北京雅昌艺术中心

返回顶部
关闭
微官网二维码

殷宪

扫一扫上面的二维码图形
就可以关注我的手机官网

分享到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