雅昌首页
求购单(0) 消息
殷宪首页资讯资讯详细

【三边三馀录(书摘)】三边三馀录(四)

2014-06-04 14:35:25 来源:艺术家提供作者:殷宪
A-A+

  (四)代郡卫氏及拓跋代《猗卢碑》残石

  ——安邑卫氏的祖籍是阳高县

  卫瓘的高祖卫暠,“汉明帝时以儒学自代郡征,至河东安邑卒,因赐所亡地而葬之,子孙遂家焉”(《晋书·卫瓘传》)。“卫操……代人也,与从子雄及其宗室乡亲姬澹等十数人,同来归国,说桓穆二帝招纳晋人”,桓帝“以为辅相,任以国事。”(魏书·卫操传》)于此可见,卫瓘是落籍安邑(今夏县)的代人,而卫操是留在代地(东汉代郡治所今大同市阳高县)的代人,他们都是代郡卫氏。

  在东汉明帝时,卫暠一定是享有盛名的饱学之士,故能以儒学为朝廷征召。儒学的基本内容是六艺,“书”是六艺之一,也是代郡卫氏的家学。卫觊是卫暠曾孙,“好古文、鸟篆、隶草,无所不善”(唐张怀瓘《书断》语)。卫瓘是卫觊之子,曹魏灭蜀汉时,他曾以监军的身份杀主帅钟会(钟繇之子,当时的另一位书法名家)。卫瓘“学问深博,明习文艺,与尚书郎敦煌索靖俱善草书,时人号为‘一台二妙’。”卫瓘子卫恒,“善草隶书,为《四体书势》”[《晋书·卫瓘传》]。南迁卫氏不仅世代簪缨,而且以书学传家。

  北留卫氏,以卫操、卫雄为代表。卫瓘做西晋征北将军时,卫操为其牙门将,看来西晋时南北卫氏仍以同族往来。鲜卑拓跋代始祖力微为代北盟主时,卫操曾多次出使拓跋代,最终领着宗族乡亲北投代国。卫操、卫雄叔侄入代后,劝桓帝猗(施字右半)、穆帝猗卢招纳晋人,并促成代国匡助司马晋屡屡保卫悬城并州。晋乃赐拓跋氏大单于号,封公封王,心甘情愿地“匡助晋氏”。《魏书·卫操传》载“辅相二卫,对扬毗翼。操展文谋,雄奋武烈”,书法自然是他们的看家本领。史载二卫在代的书事活动有两次:

  一、桓帝晋惠帝永兴二年(305年)。桓帝助并州刺史司马腾退匈奴,“晋假桓帝大单于”。猗(施字右半)则命卫雄、段繁在参合陂(今大同市东北阳高县境)西筑石亭树碑勒文。

  二、桓帝十一年(晋光熙元年,306年),卫操为桓帝在雁门关以南的大邗城(今原平、宁武一带)立功德碑,为故去的桓帝歌功颂德。北魏皇兴(467~471年)初,雁门段荣发现并经《魏书》过录,可确认为原碑部分的有1040字。碑文真实记录了桓帝南下介入西晋事务的情况。

  上述两碑碑文书体,史无明载。幸有前人所记“代王猗卢之碑”残文,可为参照物。

  罗振玉《石交录》云:“代王猗卢墓碑残石,存六大字,文曰‘王猗卢之碑也’。予门生柯燕舲昌泗得于山西,其阴刻有狩猎图。审其文字,殆碑额之末行,王字之前行,末必为代字……此石殆立于晋之中叶,下距昭成建国尚二十年,故书体在隶楷间。”(罗振玉撰述萧文立编校辽宁教育出版社出版《雪堂类稿(甲笔记汇刊)》石交录88)(请出版社修改)此石不知所在,幸有田余庆先生《拓跋史探》载有北京大学图书馆所藏拓本图版。

  穆帝拓跋猗卢为桓帝猗(施字右半)同母弟。公元295年拓跋三分,力微少子禄官居上谷(今北京附近延庆、怀来一带),力微长孙猗(施之右半)居代郡之参合陂北(大同、阳高一带)。次孙猗卢居定襄之盛乐故城(今内蒙古托克托、和林格尔一带)。”猗(施字右半)、禄官相继故去,308年,猗卢遂总摄三部。他多次出兵助并州刺史刘琨击退匈奴刘虎、刘聪和石勒,被晋封为代王。316年,猗卢与镇守小平城(今山西朔州西南)的儿子六修内讧,讨而不胜,南逃雁门关内毙命。《太平寰宇记》与代县方志皆记代县境内有“拓跋陵”、“拓跋猗卢墓”。穆帝死后,卫雄、姬澹率晋人及乌丸三百余家,随刘琨子刘遵(时质于代)南奔并州。此碑当为卫雄、姬澹等南奔时所立。书者应为卫雄、姬澹之辈。田余庆先生《拓跋史探(修订本)》(三联书店2011.10)《关于跋拓猗卢残碑及拓本题记二则》文后有补注云:“本文拟就后,得见殷宪先生待刊新作《北齐张谟墓志与北新城》。该文据墓志出土地以及地面调查研究,知今山西朔州市西南梵王寺村附近,有‘王城’、‘太子坟’等地,盖即穆帝猗卢时筑新平成(小平城)以及其后拓跋内战诸事之遗存物证。这一带正好是(左水右纍)水之源,不出雁门山区。殷先生认为存世的猗卢残碑出土地问题也可能出现新的线索。殷文令人嘱目,盼能续有发现,以充实现有成果。”

  此碑书体,基本面貌应是隶书,但点画瘦劲,体势开张,起笔多为露锋,折笔劲如屈铁,勾笔已见楷势,书丹者自非等闲之辈。起笔露锋,撇捺方挑,既显现了楷书的一些特点,又加强了铭刻碑额的装饰效果。铭刻书而强调装饰效果,必为魏晋十六国书刻时尚。这种审美追求,影响所及,至于一百多年以后平城时期诸刻,石碑的形制、碑首侧面的蟠螭图案也为百多年后的文成皇帝《南巡之颂》、《王亿变碑》所传承。六字残文是碑额,笔意与同时期西晋永宁元年(301年)的《韩府君神道阙》、东晋泰宁元年(323年)的《谢鲲墓铭》有相似之处。这种书体也是后来的平城魏碑《皇帝东巡之颂》、《皇帝南巡之颂》、《司马金龙墓铭》、《司马金龙墓表》以至迁都期间的《吊比干文》等碑石的滥觞。

  由“代王猗卢之碑”残碑观之,卫操所书桓帝功德碑、卫雄与段繁在参合陂西的记行碑也会与此刻大致相同。卫觊好古文、鸟篆、隶草,无所不善;卫瓘善草书;卫恒善草隶书。所谓隶草、草书、草隶书,应与尚未完全从汉简、隶书中解脱出来的章草或行书有关。这种书体在魏晋时期多用于文书手札,是手写体,它亦该是北留卫氏的书法风尚。铭刻体则是“代王猗卢之碑”的隶楷面目。这就是说,卫门书学起于代郡,享誉于安邑,而留北的代郡卫氏依然以书学世代相承。

  全文载《文艺研究》2010年第2期

该艺术家网站隶属于北京雅昌艺术网有限公司,主要作为艺术信息、艺术展示、艺术文化推广的专业艺术网站。以世界文艺为核心,促进我国文艺的发展与交流。旨在传播艺术,创造艺术,运用艺术,推动中国文化艺术的全面发展。

联系电话:400-601-8111-1-1地址:北京市顺义区金马工业园区达盛路3号新北京雅昌艺术中心

返回顶部
关闭
微官网二维码

殷宪

扫一扫上面的二维码图形
就可以关注我的手机官网

分享到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