雅昌首页
求购单(0) 消息
殷宪首页资讯资讯详细

【三边三馀录(书摘)】三边三馀录(十二)

2014-06-05 15:58:24 来源:艺术家提供作者:
A-A+

  (十二)辞隐意曲下的高古奇诡

  ——隋《王慈墓志》的书法

  出现于雁门关下的“廓城”的一方隋代墓志,志盖作“君墓志”。志中出现“君讳慈,字叔仁”,“祖安,魏清河王”,“叔寿,周朝岐山郡守”等三人。又说他们是“周大王季之后”。辞隐意曲,扑朔迷离。我考证为王字的异体,王姓诸人实为元魏宗室,其背后隐藏着北魏后期一桩历史事件。这里不去管它。下面只想说说它的书迹。与辞隐意曲的志文相配套的是高古奇诡的书风。

  志面不算太大,其宽44厘米,高41厘米。志文不算太长,全文14行,足行14字,凡196字,写得可边可沿,刻得满满当当。石质也不算好,是一种质地较粗的黄白色砂岩,唯其粗疏,才成就了此志质朴苍古的书风。纵览其书迹,可概括为以下三个特点。

  1、高古似枯藤屈曲,老干横斜。此志书法的最大特点是高古质朴,表现之一是取篆籀法直如文王演易,穷极幽妙。不仅志盖“(弓弓弓)君墓志”四字篆额简劲可观,志文楷书亦多参篆意隶法,高古莫测,而且有的字如一行的水、以,二行的年、君,三行的之,五行的年,六行的郡,八行的武,十行的日,十一行的州、年,十四行的万等,径作古篆;此志并不像东魏、北齐之后为数不少的志石多用隶笔隶法,全字作隶者,只有一行的渌,三行的淑,十行的开等少数几字。隶笔也只能从三行的安、二,十一行的十、一等字的横画出锋看出来,但它却与志中的篆籀法一道成就了此志的高风古韵。表现之二是苍茫萧散如见仙人杖藜,鹿鹤遗踪。志文中非但参以篆隶法的字显得高古幽深,即便是楷笔行势也是老气横秋,拙而不媚。仙风道骨莫若十一行的从,十行的薨,五行的版;老劲苍茫可见一行的竭、树,九行的廓,十三行的哀、痛、邈、龄等字;随意赋形则有七行的廓、郡、虏,十行的仪、同等。

  2、沉稳如壮士坐桩,豪气纠纠。沉稳厚重,落落大方是《王慈墓志》书法的又一特点。平正无邪如七行的和、将等;沉着浑厚如一行的澄,二行的运,四行的清,十三行的坟等。这是一些零星的例证,若循书写规律寻求,最能表达此种书风的,一是那些以捺脚结束的字,如三行的承、大,四行的太,五行和八行的大、夫,六行的天,九行的岐等;再就是那些带有竖弯钩的字,如三行的先,四行的魏,五行的光,十行的九等字。比之前面单以平正舒朗取胜的例字,这些字便有点正极奇生了。看似不衫不履却无粗头乱服之感,只是多了几分萧散风致。

  3、诡异如风云幻霍,变化莫测。观其书,想其人。此志书家即便是鲜卑抑或乌桓、匈奴种族,也是一位受汉文化浸润极深的妙笔圣手。先生应是一位年长者,书法功力极深厚。196字的志文书毕,他十分本领只用了三四分。使不出的本领便只能表现于字里行间的变化了。说到变化,傅山先生在《丹枫阁》记中有一段精彩论述:

  “世间极奇之人、之事、之物、之境、之变化,无过于梦,而文人之笔即极幽妙幻霍,不能形容万一,然文章妙境亦若梦则不可思议矣。”

  此公书迹之幽妙幻霍,如梦,亦如文。看看二行的慈字,四行的征字,八行的武字,十二行的念字,十四行的历字,非但将慈、念、历下部的心字写成“凸”字形,同时把征右下、武中下的“止”字也写成“凸”字形,就连十行四字的下部也写成这种怪异形态。没有深厚的小学功夫和非凡的胆量,焉能写出?这是诡异书风之一端。其次,此公笔下的绞丝,在慈(二行)、雍(十一行)、幽和兹(十三行)及鸡(十四行)中,各具形态,或繁或简,变化多端。再就是结字方面一些出其不意的安排和补救。一行的树,纵向三部分似平均分配,却繁简得当;三行的稷,左部作示旁,右部变得上繁下简,几不可识。七行和十一行的两个于字,左部写法不同,尤其是七行右部上下写成四点,更显坚劲沉稳。十二行为字上部的“爪”散开,下部化点为竖而紧收,稚拙自现。五行的东字,右面的折角上探,末笔一撇作敛势,恐怕不是刻工妄改。而有些字如虏、廓、皇、葬、谁、曙,则是明显的漏刻、误刻。而正是这些更增强了这方墓志的沧桑感。

  录自《王慈墓志考述》全文载《第九届中国书法史论研讨会论文集》(2013年10月文物出版社)

该艺术家网站隶属于北京雅昌艺术网有限公司,主要作为艺术信息、艺术展示、艺术文化推广的专业艺术网站。以世界文艺为核心,促进我国文艺的发展与交流。旨在传播艺术,创造艺术,运用艺术,推动中国文化艺术的全面发展。

联系电话:400-601-8111-1-1地址:北京市顺义区金马工业园区达盛路3号新北京雅昌艺术中心

返回顶部
关闭
微官网二维码

殷宪

扫一扫上面的二维码图形
就可以关注我的手机官网

分享到: